诵读,让童诗教学走向深入
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。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。本次教学,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学:
1.识写生字
本课会写的7个字中,有2个左下包围的字,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1个上下结构字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的构架,分析、讨论书写要点,帮助学生理解。“过”“这”的偏旁“走之”是学生第一次学习,进行了重点示范“横折折撇”的书写:横要向上提,横折、折撇与点在一条垂直线上,最后一笔平捺一波三折,捺头超过“横折折撇”托住被包部分。“这”字中“文”的最后一笔捺变成长点。“种”字左部最后一笔是点,右部最后一笔是悬针竖。“伙”字右部竖撇和捺收笔齐平,捺舒展。“伴”左窄右宽,“半”点和撇对称。
2.朗读课文
这首儿童诗语言充满童趣,句式多样,节奏明快,轻松活泼,适合学生诵读。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,设置朗读情境,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。读好感叹句。课文中感叹句分为两种类型,一种是大人的命令和催促,一种是孩子开心的感叹。在读大人的话时,主要借助生活情境,分角色朗读。采用教师范读、学生跟读的方法,指导学生把问句结尾上扬的语气读出来。读好语气词。诗中语气词较多。如“唉”字在诗歌中出现了三次,都表现了孩子的无奈,主要指导学生读出叹气的感觉。“呢”“哪”“呀”都体现了孩子的开心,指导读出喜悦之情。
3.迁移运用
在朗读的基础上, 让学生联系生活仿说诗歌第一节,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,也加强语言实践训练。
用户登录